唐代琉璃瓦的“綠肥紅瘦”
盡管在漢代,中國就形成了嚴格的五行學說,黃色成為尊貴至大的象征,但根據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釉陶磚瓦實物顯示,當時宮殿的屋面以綠色琉璃瓦為主。
以色彩劃分社會等級的唐代選擇綠色作為宮廷建筑屋頂的主要色調并非受當時琉璃瓦燒制工藝所限,而應當是主觀選擇的結果。
那么,綠色琉璃瓦何以成為唐代建筑師的選擇呢?這大概與唐代建筑宏大的特點有關。
中國有句俗話,叫“綠肥紅瘦”,說明色彩會大大影響人們對造型的感覺。唐代的屋頂在其建筑整體中所占面積龐大,舉折平緩,上面采用綠色琉璃瓦,首先能配合屋頂的體量特征,龐大的屋頂采用收縮為主色調的綠色,能夠使視覺效果得到美化。其次,沉穩的綠色能駕馭住建筑下木結構上跳躍的朱紅色,調節這兩種色調的對比度,使整個建筑視覺效果更加明快而舒適。
“綠肥紅瘦”造就了“紅磚綠瓦”的經典中國建筑特色,建筑業成為了一定時期的審美的載體。在建筑世界中,色彩始終換發著神奇的魅力。
|